閃避著漫天雪花,逃離慕尼黑之後,從火車窗往外看起來這場雪並沒有下得很大;抵達班堡時,天色仍然黯淡,但溼氣已經消散。
班堡跨越雷格尼茨河 (Regnitz),往西南的七個丘陵延伸,每個山丘上都有一座教堂,所以又稱「法蘭克尼亞的羅馬」,不過當地人有時候也會戲稱羅馬為「義大利的班堡」。懸掛在Oberebrucke橋上、線條鮮明的舊市政廳跟河畔住戶接聯成串,呈現出一排美麗的倒影,故又有小威尼斯之稱。
過了橋,沿著曲折的古城巷道往山上走,即可看到擁有四座尖塔的班堡大教堂,它也是阿爾卑斯山北方唯一的羅馬教皇 (Clemens II) 墓地,裡面有許多特殊的石雕,包括班堡騎士、笑容詭異的天使和捧著自己首級的敗戰者。從舊城一路走來,會發現許多建築都是以法蘭克尼亞特展的米黃色石塊鋪砌而成,這座教堂和它對面的巴洛克式皇宮也不例外。
這個小鎮有大約十間釀酒廠,多數都附有客棧,我住的Brauerei Faessla也是其中一間,不過前天剛扭傷腳踝,喝酒不得不有所節制。我是在大教堂附近的老牌酒館Schlenkerla品嚐到風味獨絕的煙燻啤酒,它的製法是將麥芽隔著大火烤乾,讓碳烤味殘留;這也是我首次在德國見識到滿座酒客的盛況,無論男女老少面前都有一大杯深紅棕色的啤酒,點餐的人倒是很少。
帶著微醺的腳步踏出酒館,當場傻眼 - 不會吧,又下雪了,而且比早上下得更大!幸好這次有帶傘,我信心十足的選了一條沒走過的路,自以為這樣路程會比較短;反正這麼小的地方,只需固定往東北方走就會回到旅館,怕什麼?或許是夜晚的視線被雪花徹底矇蔽,或許是真的醉了,沒料到這條路越走越冷清,雷格尼茨河仍然不見蹤影。攔住一對老夫婦,用破碎的德語問他們Oberkoenigstrasse (旅館所在的路名) 怎麼走,老先生回答得很有誠意,但感覺上他也不太清楚,循著他的指引終於找到一座大橋,卻不是我白天經過的那座。我只好盡量讓問題單純化,問下個路人火車站怎麼走;很巧的是下個路人是警察,不巧的是他不會講英語,我雖然大略聽得懂,為了安全起見又攔下一輛車再次確認,這回有幸遇到一個英文很標準的中年婦女,吃下定心丸後不久便找到火車站。這趟探險花了幾乎一個小時,回到溫暖的旅館閣樓時,左鄰右舍屋頂的積雪也有一段厚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