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2007 (春) 德南 + 德東 13日 (7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我們每個人都是崔斯坦,愛情靈藥與致命劇毒只是一體兩面,隱藏在我們心中,等著依索德來激化。我們每個人也都是安弗塔斯,聖矛的傷痕一直都烙印在我們心中;反璞歸真是每個人來世的終極目標,若無法通過情慾的試煉,這墮落的印記將永遠燒灼啃蝕我們的靈魂。

 

 

gar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德勒斯登除了擁有美麗的布魯薛爾露臺 (Bruhlsche Terrasse) 和各式各樣的精緻建築,這些皇宮裡面收藏的歷史文物也是頂級的。茲溫葛宮 (Zwinger) 內的名畫多數都保存得很完善,因為它在遭受轟炸前那些畫已經被移到安全的地方,其中最有名的作品包括拉斐爾的<<西斯汀聖母>>和Giorgione的<<沉睡維納斯>>;參觀此宮者通常會買套票,看完畫廊後再去隔壁看十六世紀的盔甲和器械。

 

CIMG3854.JPG  

gar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穿過一段狂風暴雪的山林,來到薩克遜首府德勒斯登,可能是因為回到平地,市區毫無下過雪的跡象,不過天氣還是非常濕冷。

 

近代史上,德勒斯登最為人知的就是二次大戰末期慘遭盟軍轟炸,除了造成十五萬人死亡,無數珍貴的古蹟和藝術品也毀滅殆盡。後來東德政府刻意保留廢墟做為戰爭紀念,直到東西德統一才開始重建;最具指標性的聖母教堂已於2006年(建城八百週年)恢復原貌,不過廣場上還是可以看到其他建築的雛步工程。

gar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拜魯特慶典劇院的原始藍圖是Gottfried Semper (以設計德勒斯登歌劇院出名) 為慕尼黑的一間劇院草擬,後來此計劃未能實現,藍圖落入華格納手中,就演變成了指環和帕西法爾首演的場地。雖然照規定一天有四次導覽,我在路上還是深怕這種冷門季節只有小貓兩三隻會參觀,直到進去才知道自己多慮了,因為連續兩場的人數都超過十個。其實這很合理,他們在樂季期間反而不開放導覽,在供不應求 (整季五萬多張票,每年卻有五十萬人寫信訂購) 的情況下,趁沒有演出的時候進去看一眼反而划算。

 

 

gar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閃避著漫天雪花,逃離慕尼黑之後,從火車窗往外看起來這場雪並沒有下得很大;抵達班堡時,天色仍然黯淡,但溼氣已經消散。

 

班堡跨越雷格尼茨河 (Regnitz),往西南的七個丘陵延伸,每個山丘上都有一座教堂,所以又稱「法蘭克尼亞的羅馬」,不過當地人有時候也會戲稱羅馬為「義大利的班堡」。懸掛在Oberebrucke橋上、線條鮮明的舊市政廳跟河畔住戶接聯成串,呈現出一排美麗的倒影,故又有小威尼斯之稱。

gar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Wurzburg是羅曼蒂克大道的起點,多數人走這條路線都會把重點放在最有名的Rothenburg,若有時間才會順道在Wurzburg停留,而我這次卻專程去Wurzburg,捨棄了中古世紀的寶珠,原因之一是小時候已在Rothenburg待過一夜,至今印象還很深刻,覺得沒必要再體驗,另一個原因則是Wurzburg的交通比較方便,正好位在Frankfurt-Nurnberg-Munich ICE快車線上。對於我這種有行前焦慮症的人而言,第一天的行程最好盡量單純。

 

德國畢竟不是捷克,這是我接下來幾天會逐漸適應的一點,我最好不要抱太夢幻的期望。Wurzburg就像歐洲多數現代化城市,劃滿電車線的天空背後隱藏著根深蒂固的環保觀念,我喜歡戲稱它為「窮人的布拉格」,因為地形很相似,同樣被一條河從南到北分成兩半,西岸同樣有丘陵古堡,老橋上同樣有聖約翰 (St.John of Nepomuk) 的石像,但整個城市的色彩與建築風格都遠比布拉格樸素。

gar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第一次去歐洲是1988年 (東歐尚未開放) 跟父母自助旅行,全程四十天,其中在德國有十天,在慕尼黑待最久,不過似乎都是逛些現代博物館,印象中最深刻的古蹟反而是柯隆大教堂和海德堡的酒桶,新天鵝堡則是沿著湖畔遠觀而已。2007年自己去玩了兩次,第一次 (三月) 是帶著朝聖的心情去尋找華格納的足跡,另一方面也是初訪東德;第二次 (十一月) 回歸小而美的經典路線,專玩南德,可惜天公不作美加上晝短夜長,一些景點跟原本期待的落差很大。

 

其實之所以會排這種嚴峻的季節出國,都是為了搭配自己想聽的歌劇,您可能會問:那邊七八月不是有很多音樂慶典?問題是那段時間都會遇到醫院新舊人力交接而管制休假。總之,經過幾次不愉快的經驗,以後還是不要那麼矜持吧。

gara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